4月18日上午10時,,廣東省交通集團承建的黃茅??绾Mǖ理椖孔詈笠蛔魉S茅海大橋中塔順利封頂。至此,,項目的關鍵工程黃茅海大橋和高欄港大橋五座主塔全部封頂,,項目建設即將進入斜拉索和鋼箱梁架設新階段。
黃茅海大橋主跨徑2×720米,,全長2200米,,為世界上跨徑最大的三塔公路斜拉橋,。此次封頂?shù)闹兴呒s263.78米,相當于80多層樓高,,是五座主塔中高度最高,、截面形變最劇烈、直徑最大,、施工工藝最為繁雜的一座主塔,。
機器人觀測助力漸變型塔柱精準“長高”
據(jù)悉,黃茅海大橋中塔最大直徑20米,,最小直徑9米,,其纖腰漸變型結構對測量數(shù)據(jù)的精準要求達到了極致。
“項目通過采用兩臺測量機器人精準控制了液壓爬模,、索塔鋼錨梁,、索導管、部品鋼筋吊裝及各工序部位的測控,?!北@L大黃茅海跨海通道T5合同段項目經理湯明表示,,“同時摸索采用了‘隨動修正技術’,,采用測量機器人全自動、高精度三維多測回測角的觀測方法,,合理選擇觀測時間,,即時掌握索塔塔身跟隨溫度、大氣壓,、風荷載等各種因素影響所帶來的變化規(guī)律,,高效解決了索塔‘動態(tài)’施工平面位置的控制難點,精準控制了索塔鋼錨梁2毫米限差要求,,助力塔柱精準‘長高’,。”
內外兼修 量身打造“高顏值”塔身
為量身打造“高顏值”塔身,,項目組建了“曲面塔柱造型”“混凝土品質升級”“塔柱控裂攻堅”3個技術突擊隊,,圍繞獨柱塔“變截曲面”智能建造、混凝土質量,、塔柱裂縫病害等3個難題開展攻關,,最終首創(chuàng)曲線獨柱智能液壓爬模成套技術,將索塔的施工誤差精確控制在2毫米以內,,最大限度實現(xiàn)了索塔的設計線型和進度計劃,。
T5合同段項目總工程師譚海雄介紹:“項目還成立信息化中心,利用BIM建模模擬塔柱整體結構,,通過預埋件碰撞檢查,、施工工藝模擬,、工程量復核、三維模型交底等技術應用,,實現(xiàn)施工可視化模擬,;通過BIM技術應用,施工現(xiàn)場的管理和決策效率大幅度提升,,項目團隊提前發(fā)現(xiàn)各項施工碰撞10余項,,調整預埋件沖突15次,實現(xiàn)預埋件零偏位,,施工效率大幅提升,。”
攻堅克難 黃茅海大橋最高塔提前封頂
據(jù)悉,,多塔斜拉橋的設計使中塔受力尤為集中,。為改善橋塔受力,提高結構豎向剛度,,中塔塔壁設計最大厚度2.3米,,較其余塔厚0.3米;最大直徑20米,,較其余塔大2米,。中塔含主體結構在內的設計圖紙多達8套,全塔各類型預埋件6300余個,,最大截面鋼筋1752根,,并設計了40根直徑由3米變2.5米的變徑嵌巖樁,以提升其基礎承載能力,,最大孔深超110米,。
“建設者們通過優(yōu)化配置泥漿以適應深厚軟弱透水層及臺風期的高效施工、創(chuàng)新改進鉆頭設計以適應入巖段的大起伏角斜巖,、對成孔和成樁關鍵階段引用先進設備及時監(jiān)測反饋糾偏等措施,,確保主塔基樁的承載力,讓單根樁基從平臺到成孔工期由12天縮短至7天,?!秉S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技術部經理沈大為表示,,“黃茅海大橋索塔自2021年10月開工,歷時560天,,中塔提前完成了封頂,。”
目前,,黃茅??绾Mǖ澜ㄔO順利,,即將開始鋼箱梁吊裝,預計2024年4月鋼箱梁合龍,,2024年底建成通車,。建成后,將與港珠澳大橋,、深中通道,、南沙大橋、虎門大橋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(qū)跨??缃ǖ廊?,助力粵港澳大灣區(qū)早日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