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皮影里的中國”展覽7月17日正式開幕,。圖片來源:南方日報
一盞朦朧的油燈、一件雕刻精美的影人,、一段悠揚的唱腔……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(shù),,一出皮影戲總能留給觀眾無盡歡笑。
7月17日起,,由廣東省博物館與成都博物館合辦的“皮影里的中國”展覽正式開幕,。展覽匯聚來自全國20個?。ㄗ灾螀^(qū)、直轄市)超過300件(套)皮影及相關(guān)珍貴展品,,是華南地區(qū)首次全面展示中國各地皮影的展覽,。
“我們做這個展覽,就是希望給觀眾展示整個皮影發(fā)展的‘前世今生’,,可以看到從古時候到現(xiàn)代的皮影,,以及它不同的戲劇呈現(xiàn)形式。我們很期待能夠激發(fā)觀眾對皮影戲的關(guān)注,,從而思考應(yīng)該如何傳承與發(fā)展這項非遺文化,,希望觀眾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?!睆V東省博物館策展人陳岱娜說,。
“百地千戲”串起皮影戲歷史
“一口道盡千古事,雙手揮舞百萬兵”,,說的正是全國各地傳承已久的皮影戲,。
皮影戲又稱“影子戲”或“燈影戲”。它是一種用光源照射獸皮或硬紙等不同材質(zhì)制作的影人,,將其投影到影窗上,,伴隨音樂和演唱來表演的戲劇形式,也被譽為“最早的動畫片”,。
走在展廳中,,只見來自不同省份的皮影藏品在時隔百年后重新煥發(fā)光彩,仿佛還能看到當(dāng)年皮影藝人在幕后屏氣凝神地操作著每一個角色,,臺下觀眾連連叫好的場景,。
陳岱娜介紹,來自陜西,、河北,、四川、廣東,、湖北等地區(qū)的人物,、道具等皮影組合共同構(gòu)成了“百地千戲”的繽紛景象——陜西皮影的每個影人都有高額頭,俗稱“巖顱”,,人物顯得神氣十足,;河北皮影有著高超的雕刻工藝,還有獨特的演出方式“掐嗓”,;廣東陸豐皮影造型貼近生活,,五官輪廓分明,四肢比例都與真人相仿;成都皮影人物有14個關(guān)節(jié),,比一般的皮影多出近一倍,,因此人物動作看起來更精細、靈活……
“這次展覽的皮影突破了單一地域,,匯集了全國20個省(自治區(qū),、直轄市)的人物,、花卉、背景等各種造型,,場景式的呈現(xiàn)充分突出中國皮影戲廣泛分布,、各具特色又互有融合的特點?!标愥纺日f,。
除了展品眾多,布展過程也充滿曲折,。陳岱娜笑言,,這可能是她布展最久的一次展覽。不同于其他文物,,皮影不能直接擺放在展柜中,,而是要在特制的燈箱上固定展示。
“脆弱”的皮影文物要如何固定呢,?陳岱娜指了指影人上隱約可見的細小繩子,,布展團隊就是用這些細小的繩子一點點固定住皮影的每個細節(jié),既保護好藏品,,又向觀眾呈現(xiàn)其最靈動的畫面,。
從亞洲發(fā)源 “火”遍全球
看似“小眾”的皮影戲,在全國甚至海外都有它的身影,。
在展覽中,,數(shù)件來自泰國的皮影格外引人注目。只見這些泰國皮影造型獨特,,顏色豐富又鮮艷,。影偶可以用一根木棍操控,另有細繩拴在影件雙手,、肩膀,、肘部等處,有時還包含腿和下巴,。藝人舉棍牽繩,,就可以操縱自如。
“亞洲是世界皮影的發(fā)源地?!标愥纺冉忉尩?,中國、印度與印度尼西亞是三大中心,,中國皮影外傳主要在元代和清代,,分陸路和海路向外傳播。相傳元代時,,皮影戲是蒙古軍隊重要的娛樂活動,,隨軍西征,沿著西北陸路,,傳播至波斯,、阿拉伯、土耳其等地,;東南的海路,,則是從泉州、漳州出發(fā),,沿著“海上絲綢之路”,,傳播至東南亞、埃及等地,。
在清代,,來自西方的探險家和傳教士在中國看到各式皮影戲演出后,驚嘆于其中的魅力,,于是大量搜集影偶,、唱本和樂器,帶回西方,,作為珍貴的東方藝術(shù)品陳列在博物館里,,甚至還會舉行公演。如今在英國大英博物館,、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地都藏有中國皮影,,就連一些小眾的博物館也有豐富的藏品。
“在展覽中,,我們也將土耳其皮影的卡拉戈茲形象與灤州皮影中的‘大師兄’形象進行了對比,,可以看到土耳其皮影汲取了中國皮影戲的制作方法、演出形式以及對白,、配樂,、動作等?!标愥纺日f,。
據(jù)悉,“皮影里的中國”展覽將持續(xù)至12月1日。暑假期間,,展覽將推出兒童版語音導(dǎo)覽器,,以輕松、活潑的方式引導(dǎo)孩子們觀察皮影造型的細節(jié),,還將策劃皮影制作體驗,、博物館之夜等體驗活動。